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疫”线有我,请党放心!——所院津南支援队战疫纪实
2022.01.30

1月10日晚18点30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津南支援队火速集结,53名护理骨干背上行囊,乘坐大巴奔向战疫一线。大巴在夜色中不断向前,回望身后,市区明亮的灯光越来越微弱,心中的信念却越来越坚定。每名队员都明白自己肩负着保卫疫区人民生命安全的重任,大家一刻也不敢放松,在车上认真研读核酸检测流程和穿脱防护服的要点,她们要以最专业的姿态为天津而战。

迎难而上,党员先行

刘艳霞护士长是津南支援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和第一党小组组长,负责任务的统筹安排、协调物资并参与感控,哪里需要她,她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哪里。与此同时,她还关心着全队每一名队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她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防护服上,以便所有人都能第一时间联系到她。她的电话成了“沟通热线”,嗓音也日渐沙哑,但正是在她的组织与协调下,队员们坚定信心、密切配合,专心投入到支援工作当中。

宝业馨苑小区有2栋楼被划入封控区,是核酸采样的高风险区,对采样人员的防控意识、操作规范提出了挑战。面对危险,支部书记刘艳霞立即召集队伍骨干成员讨论,由徐丽、张建、张杰、李昕砾、王志新5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田菲组成的小分队率先出征,顺利完成封控楼采样第一棒的任务。

在随后的工作中,党员张建、鲍本霖、杨苗苗、刘荣佳4名同志主动请命负责2栋封控楼后续的采样任务。她们首先向网格员了解楼内住户情况,提前预设采样路径,分配好采样顺序,到现场后协调志愿者工作任务,严格按照防护标准进行居家隔离居民、封控楼层居民的采样工作,确保应检尽检。

“大爷,把大娘推到门口吧,我们做核酸啦!”连续多天的采样工作,已经让她们熟悉了分管楼层的居民情况,哪户有几口人,哪户是居家隔离,哪户是独居老人,她们都熟记于心。工作的开展一天比一天顺利,抗疫胜利的信念更是一天比一天坚定。

李笑言是本次津南支援队中唯一的男护士,也是队内任劳任怨、冲锋在前的重劳力担当。身为共产党员的他,每当物资、餐饮、装备到达,他都会第一时间包揽所有的搬运工作;每次乘坐大巴车,他都会自觉地坐在车门阶梯处,把舒服地座位让给“姐妹们”,后几天干脆自制地垫,直接写上了“笑言专属座位”。在点位工作时,他也是冲锋在前,主动要求参与封控区的入户采集工作,即使完成了自己的既定任务,也会协助其他成员完成消杀工作、清理现场。哪怕休息时间,他也会主动将空间让给其他队员们休息,自己常常一坐便是一夜。他吃苦耐劳,勇担重任,主动投身,默默奉献,用行动践行着党性修养。

在采样过程中,遇到学龄前儿童是比较棘手的事情,他们的配合程度相对较差。有一位1岁多的小朋友,无论家人和医护人员怎样哄逗,都打不开他紧闭的小嘴,急得大家团团转。这时,津南支援队临时党支部第三党小组组长王梦川发挥多年儿科护理经验,指导家属用大腿夹住孩子的小腿保持坐位,一人扶着胳膊,一人固定头部轻轻捏鼻,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采样成功了。家属连连道谢、称赞,队员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有效缓解了居民排队等待的焦虑。

1月19日全队休整,当队员们都还在熟睡时,津南支援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刘艳霞、第二党小组组长徐丽、党员邵帅已经整装出发,奔赴宝业馨苑小区指导咸水沽卫生院支援队开展感控及消杀工作,协助他们建立脱防护服的初消区、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并指导志愿者们脱防护用品,提高他们的防护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防护意识,为有效应对疫情防控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意志坚定,抗疫必胜

白天+黑夜的坚守,每一名抗疫人员都如一盏明灯,在为迷雾中的人民照亮前进道路的同时,也彼此小心呵护着温暖前行。为了让姐妹们少挨冻,每批上岗的组员都尽早穿戴防护服,减少前一批队友在外工作时间。温暖一棒棒传递,感动一幕幕延续。大家互相温暖着,鼓励着,彼此支撑,成为共同奋战的最佳伙伴。

夜色已深,工作中的组员冒着凛冽的寒风,忍受着零下十度的低温彻夜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在一次次消毒中让冻伤的手指承受一遍又一遍宛若针扎样的疼痛,管伟组长在患有关节炎的情况下依旧奋战在一线,手指被冻得通红肿胀依旧忘我工作;刘玉秋护士长做完全麻手术仅十个月,身体还未完全恢复,但不畏躯体的疼痛,仍旧带伤在寒夜中积极工作。队伍里年纪较小的张扬和张宝文正赶上生理期,身体极度不适,大家都想替两位妹妹值岗,但妹妹们说:“轻伤不下火线”,坚持上岗,虽然手冻得发麻,甚至疼痛,但依然完成本岗工作,不给大家添任何“麻烦”。

在入户为居家隔离者筛查的过程中,有很多小区没有电梯,六层高的砖楼最多的有8个楼门,队员们穿着隔离衣带着防护手套一口气爬六层,给心肺功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密闭的防护装备让队员们感觉到缺氧,被迫弯下腰在狭小的空间里气喘吁吁。但没有一个人提出要脱下装备换人,大家都说:“让我喘一喘,我能行。”在缺氧的状态下,逐步冷静,调整呼吸,将心率逐渐趋于平静,顺利完成后续任务。

防护服没有口袋不方便携带物资,队员们就自制各种“限量款”包包,队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手工天分变废为宝,用纸盒、胶带、残次的隔离衣自制具有分层功能的背包,背包一侧放手消毒凝胶及采集的咽拭子,中间隔层可放置少量咽拭子外包装袋,另一侧可放置全新的无菌手套及试管密封袋。一个小小的背包,涵盖多种功能分区,队员们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双手,轻装上阵,便捷采样!

星夜坚守,温暖传递

“姐姐,我来给你们送暖水袋。”在核酸采集过程中,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背着一个大大的保温包,向崔岩护士长和陈艳萍护士走来。打开背包,里面准备了暖水袋,银耳汤和粥,这些温暖的礼物不仅暖热了队员们冻僵的双手,更温暖了她们的心。有的居民还从家里拿来了小太阳电暖器放在了队员们的脚边,还有的送来了热水瓶、暖宝宝,居民们的温暖相助使支援队的队员们深受感动。

在宝业馨苑小区的第7次核酸筛查中,有一位大爷由于上了岁数,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好在当时志愿者手疾眼快搀扶住才没有严重摔伤。在给这位大爷采集时,张杰和李昕砾护士长再三叮嘱他不要下楼了,今后会上门为他进行采集。大爷虽然当时点头答应了,但是在转天的排队人群中,她们再一次看到了大爷熟悉的面孔。还没等两位“质问”,大爷便抢着说:“你们已经很累了,不想再让你们多走一步路。”    

夜间采集核酸的时候,由于门口没有灯光,工作进展十分缓慢。这个时候,有的居民打开汽车大灯为队员们照明,有的居民从自家拉出10余米的电线接上简易的灯泡架在了简易棚上方,还有的居民找来了可充电手持电灯,一直守护在队员们身边直到所有核酸采集完成。

三九寒冬,连续露天作业数小时,队员们的手早已冻得没有了知觉,操作都变得费力,但大家依旧咬牙坚持,一次次的手卫生消毒,让本就冰凉的手更加寒冷。一旁的志愿者主动伸出双说:“我的手暖和,给你们握一会。”在没有保暖设施的寒夜里,这紧握的双手,共同保卫着人民的健康。

孟晓晨是MDS诊疗中心的一名护士,家住津南区未能参与一线抗疫工作,但她始终心系支援队的护理姐妹,贴心询问是否需要生活物资,是否需要协助帮忙。她的父母更为热心,当得知支援队员就在自己小区附近的点位执行任务后,利用家中仅有的食材给队员们做了营养丰富的饭菜,虾、排骨、蔬菜、汤全部用保温盒装好,早上7:00便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了队员手中,还贴心的准备了空饭盒方便队员们分着吃。这份血研所人的温度,一直在抗疫路上温暖大家前行。

1月12日是田菲护士长的生日,但她没有声张,在忙碌完一天的核酸采集任务后才跟队友们说起此事。“虽然我们没有蛋糕,没有鲜花,没有美酒,可是我们有方便面呀,来吧,同志们,泡面走起,祝我们的寿星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长命百岁!”津南支援队临时党支部第五党小组组长张杰护士长的话语逗乐了在场的所有人,于是,当天的晚餐,大家人手一碗泡面,唱着生日祝福歌,陪田菲度过了最有“疫”式感的生日。

一次核酸采样中,有位女士惊讶地看着队员们防护服上的字样,满脸笑意地说道,“呀,你们是从血研所来的?这也太巧了!”原来,她曾经是一名急性白血病患者,13年前在所院干细胞移植中心完成了移植重获新生。这次重逢后,她特意通过微信联系了当年照顾她的护士,找到了每天都在“打游击”的支援队,为大家送上了贴心的衣物,热泪盈眶地说道:“之前都是你们照顾我,现在在家门口,也该我照顾一下你们了!”这次意外的相遇给这凛冽的寒冬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温暖。

见证了空荡的街道,寥寥无几的车辆,才明白原来人声鼎沸才是真正的岁月静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血研所以保卫人民健康为己任,时刻响应号召、奋战一线,以最饱满的热情完成每一个任务。我们坚信,战疫胜利,就在前方!  

素材提供:津南支援队

编辑:柴子越

校对:董  源

审核:解文君  刘晓黎